• <del id="ga2r8"></del>
    <del id="ga2r8"></del>
    <dfn id="ga2r8"><dl id="ga2r8"></dl></dfn>

      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走進清遠 > 了解清遠 > 歷史文化 > 清遠名片

      清遠及各縣(市、區(qū))名字由來

      時間:2020-09-18 17:44:07 來源:本網(wǎng) 訪問量: -
      【字體:


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6648d159bc15d91d4a4ba21a8785191f6cc5.jpg



      連山


        ●建縣始于南朝梁天監(jiān)五年(506年),稱廣德縣(一作廣惠,縣治在今連山吉田鎮(zhèn)古縣坪)。

        ●隋文帝開皇十年(590年),改稱廣澤縣。

        ●仁壽元年(601年),為避太子楊廣名諱,改稱連山縣。連山縣名自此而始。

        ●南宋時期連山縣曾易名程山縣,元初復為連山縣,并相繼設(shè)安撫司,置連州路總管府,后又降為散州,稱連州。

        ●明初廢連州并入陽山縣,后又復置連山縣。

        ●清嘉慶二十一年(1816年),設(shè)連山綏瑤直隸廳。

        ●民國元年(1912年),復為縣制。

        ●1953年1月,并入連南瑤族自治區(qū)。次年2月恢復連山縣。

        ●1958年11月,并入連陽各族自治縣。

        ●1961年10月,復置連山縣。

        ●1962年9月,正式成立連山僮族瑤族自治縣。

        ●1965年改“僮族”為“壯族”,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作為縣名沿用至今。  

        ■得名緣由

        連山得名與連州同源??h南有黃連山,峰巒連絡(luò),多草木。舊志載,山產(chǎn)黃連,故名。

      連州

        ●西漢初年漢文帝(公元前179~公元前163年)置桂陽縣(管轄范圍大致相當于今連州、連南、連山,縣治在今連州鎮(zhèn))。此為連州境內(nèi)建縣之始。

        ●隋開皇十年(590年),在桂陽縣置連州,此為連州設(shè)置之始。此后,連州曾短暫改名為熙平郡、連山郡,其余時間均稱連州。

        ●到元至元十七年(1280年)連州升連州路總管府,治所移至連山。十九年(1282年),桂陽縣升為散州,稱桂陽州。

        ●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廢桂陽州入連山縣。十三年(1380年),于桂陽舊治復置連州。

        ●民國元年(1912年),廢州置縣,連州改置連縣。

        ●1958年,連縣、連南、連山、陽山4縣合并為連陽各族自治縣。

        ●1960年連陽各族自治縣改稱連州各族自治縣。

        ●1961年,撤連州各族自治縣,分置連縣、連南瑤族自治縣。

        ●1994年6月,撤銷連縣建立連州市(縣級),省政府委托清遠市代管。

        ■得名緣由

        “連州”得名緣于山。置州時境內(nèi)有黃連嶺(今連山境內(nèi)),盛產(chǎn)黃連。(《輿地紀勝》載:“隋平陳,郡廢置連州,因黃連嶺以為名”。《湟川志》載:“連以山制名,地介楚粵之間”。)

      英德

        ●漢武帝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,置湞陽縣(轄今英中、英東、佛岡北部和滃源)、含洭縣(轄今英西地區(qū))。此為英德境內(nèi)行政建置之始。

        ●南朝梁天監(jiān)六年(507年),置衡州及陽山郡于含洭縣(今浛洸鎮(zhèn))。三級行政區(qū)同治一地,輝煌一時。

        ●五代南漢乾亨四年(920年),置英州,領(lǐng)湞陽一縣。始有英州之名。

        ●南宋慶元元年(1195年),英州升稱英德府,轄湞陽、浛洸2縣。自此有英德之名。

        ●元至元二十三年(1285年)降為英德州。

        ●明洪武二年(1369年),改英德州為英德縣。此后英德縣名一直沿用。

        ●1994年3月,撤銷英德縣建立英德市(縣級),省政府委托清遠市代管?! ?/span>

        ■得名緣由

        據(jù)2006年版《英德縣志》記載,英德得名緣于南宋寧宗趙擴。宋寧宗曾受封英國公,英州是他的封地。繼帝位后,慶元元年(1195年)冬十月,即因其“潛邸”升英州為“英德府”“以承恩澤德”,表示“上不忘列祖,下不忘州民,恩德于封地”。

      連南

        ●明永樂年間(1403~1424年),置撫瑤把總。

        ●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,設(shè)理瑤同知。

        ●雍正七年(1729年)改理瑤同知為理瑤軍民直隸同知。

        ●民國元年(1912年)設(shè)瑤務處。

        ●民國16年,從連山、連縣、陽山3縣劃出瑤族聚居區(qū),置連陽化瑤局(局址設(shè)在連縣縣府內(nèi)),民國24年改為連陽安化管理局。

        ●民國28年(1939年),局址遷往連縣三江城。

        ●民國35年(1946年),撤連陽安化管理局,置連南縣,縣府駐三江城,統(tǒng)轄連陽瑤境。連南之名始聞于世。

        ●1953年1月與連山縣合并,成立連南瑤族自治區(qū)(縣級)。

        ●1955年6月,改稱連南瑤族自治縣。

        ●1958年11月,與連山、陽山、連縣合并為連陽各族自治縣。

        ●1961年10月,重新恢復連南瑤族自治縣建制至今?! ?/span>

        ■得名緣由

        處連縣之南,故名。民國24年(1935年),醞釀撤局改縣,時任連縣縣長曾粵珍擬“連南”、“安化”二縣名。“連南”名稱首次被提出。連陽瑤境新縣設(shè)置方案上呈省民政廳審議時,最初以寨崗為縣治,縣境涉及連縣、連山、陽山,于新治“寨崗”與舊治“三江”中各取一字,新縣命名為“寨江縣”。省民政廳認為“寨江”欠雅馴,有?!鞍不敝?。后由于抗日爆發(fā),此方案擱置。民國35年,裁撤安化局,置連南縣。連南縣名得以確立。

      陽山

        ●戰(zhàn)國(公元前475~公元前221年),縣境置陽禺國(治所在今縣之東,即青蓮峽頭一帶),屬楚,時為廣東境內(nèi)三個小國之一。

        ●漢武帝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置陽山縣,屬桂陽郡。是為陽山建縣之始。

        ●南朝梁天監(jiān)六年(507年),置陽山郡(治所在含洭)、梁樂郡(今縣境南部,治所無考),屬衡州。陽山郡轄含洭、陽山、桂陽、廣德四縣,梁樂郡轄梁樂、洊安兩縣。

        ●明洪武二年(1369年),陽山縣并入連山縣。洪武四年廢連山縣,復置陽山縣,管轄地區(qū)涵蓋今三連一陽,為歷史上最大范圍。

        ●1958年11月,與連縣、連南、連山合并為連陽各族自治縣。

        ●1960年10月復縣至今。  

        ■得名緣由

        一般認為,陽山縣因秦朝末年在縣境設(shè)陽山關(guān)而得名。另有一說,縣有陽巖山,又名丫髻山,高出眾山,日光先照,故名?!        ?/span>

      清遠、清城、清新

        ●這三個地方關(guān)系密切,因此要合在一起說。

        ●漢武帝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置中宿縣(轄今清城、清新和佛岡縣中南部),屬南海郡。是為清遠建置之始。

        ●南朝梁武帝天監(jiān)六年(507年)置清遠郡。清遠之名由此而始。

        ●隋文帝開皇十年(590年),廢清遠郡,在原漢朝中宿縣地置清遠、政賓二縣。自此,清遠縣之名一直沿用至建市前。

        ●1988年1月7日,國務院批準撤銷清遠縣,建立清遠市(地級)。

        ●1988年2月28日,清遠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。清遠建市后,原清遠縣析置為清城區(qū)、清郊區(qū)。

        ●1992年6月清郊區(qū)改為清新縣。

        ●2012年12月9日,國務院批復同意廣東省調(diào)整清遠市部分行政區(qū)劃,正式批準撤銷清新縣,設(shè)立清遠市清新區(qū),以原清新縣的行政區(qū)域為清新區(qū)的行政區(qū)域。

        ●2013年1月16日,清新區(qū)正式設(shè)立。

        ●如今,清遠市下轄清城區(qū)、清新區(qū)、佛岡縣、陽山縣、連南瑤族自治縣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,代管英德市、連州市?! ?/span>

        ■得名緣由

        “清遠”得名緣由,史書無考?!跋闱逡邕h”或“清香遠溢”之說,取自宋代理學家周敦頤《愛蓮說》中的語句“香遠益清,亭亭靜植”。從地名學原理及清遠郡建置的歷史背景來分析,“清遠”原意應為“清明廣遠”?!扒濉?意為“政治清明,社會安定”,表達一種良好意愿;“遠”,是指清遠地域廣大,遠離統(tǒng)治中心(時南梁都城在建康,今南京),表示政區(qū)的所在位置。

      佛岡

        ●清雍正九年(1731年)在大埔坪(今佛岡縣石角鎮(zhèn)府城村)設(shè)立捕盜同知,管理清遠、英德、從化、花縣、長寧、廣寧6縣捕務(無管理地方行政事務職能)。

        ●嘉慶十八年(1813年),劃出清遠縣吉河鄉(xiāng)和英德縣大陂都、巖下都的部分地區(qū),建立佛岡直隸軍民廳,簡稱佛岡廳,直隸于廣東布政使司。此為佛岡建置之始。

        ●民國3年(1914年)撤廳改縣,始稱佛岡縣。

        ●新中國成立后,1953年和1958年,先后將原屬清遠縣的湯塘、四九和龍山、民安等鄉(xiāng)鎮(zhèn)劃歸佛岡縣。

        ●1952年和1958年,先后兩次與從化縣合并,1953年和1961年先后兩次恢復佛岡縣。

        ●從1961年起,一直保持佛岡縣的獨立建制至今?! ?/span>

        ■得名緣由

        一般認為,“佛岡”之名是由佛岡村而來??滴跏荒?1672年)版《清遠縣志》的地圖上已有“吉河鄉(xiāng)佛岡村”的記載。先有佛岡村,然后才有佛岡縣名?!胺饘濉币虼逯薪ㄓ蟹鹚露妹R灿姓f佛岡得名于觀音山,說觀音山有一“天成佛像”,故而名之。

      相關(guān)附件:

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      国产福利永久在线视频无毒不卡,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二区,九九中文字幕国产,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202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久久九九一本99

    1. <del id="ga2r8"></del>
      <del id="ga2r8"></del>
      <dfn id="ga2r8"><dl id="ga2r8"></dl></dfn>